百病从肝治——科学了解肝对身体的影响

2025-03-18


我们知道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和各个器官相互“协作”维持着身体健康的运转,在中医中素有 “百病从肝治” 的说法,可见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是我国的爱肝日,2025年爱肝日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旨在提高全社会对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认知,从而减少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沉重的疾病负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全方位的了解一下肝脏与人体健康的紧密联系。


图片

1

科学了解“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图片

    中医则认为,肝脏具备两大核心功能:主疏泄与主藏血。

    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 畅达全身气机, 进而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 脾胃之气的升降、 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等作用。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肝对全身气的运行作用,全身之气的运行离不开肝脏,而气行又是全身正常物质如气血津液胆汁骨髓脑髓月经精卵等及全身病理产物、外邪、废物等运行的根本。


    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根据营血循行的路线,其起于肺终于肝,所以营血最终藏于肝。若肝之疾导致肝藏血功能不足或为血虚致肝无血可藏或为肝疾致肝无所为血藏如肝肿瘤、肝硬化,前者可导致肝调节血量功能异常(血少)而引起脏腑经络肢窍等血虚;后者可致血不能回肝引起血行缓慢为瘀及肝藏之血少而引起脏腑经络肢窍等血虚。

图片



图片

2

为什么“百病从肝治”


    肝对其他脏腑的影响是很大很深的,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肝胆相表里,经常肝火大容易得胆结石、胆囊炎。而肝病传脾,当一个人肝有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肝先表现出来,而是脾胃先出问题,最常见的肝火犯胃就会出现胃胀胃痛。另外肝肾同源,肝火大久了,肾就阴虚火旺或阴精不足,慢慢的出现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而肝火旺又会影响心火旺,造成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当肝火太大的时候,木火刑金,影响到肺,会引发呼吸系统和皮肤方面的疾病。

    包括眼睛发花、眼角干涩、视物不清,除了视力问题,也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前兆。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与肝气血虚有关,肝脏湿热重,眼睛会浑浊发黄;肝火旺盛,眼睛发红甚至发炎;肝气亏虚,看书稍久就易疲劳,严重容易导致近视。

图片



图片

3

如何照顾好我们的肝


1.食疗调养

    春季养肝应注重清淡、滋润的饮食。如枸杞、小米、茵陈等食物,既能滋养肝脏,又能促进肝气的升发。

    同时,应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经络疏通

    通过按摩、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肝气郁结。如太冲穴、期门穴等,都是养肝的重要穴位。


图片

3.适度运动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 菌活跃的季节。人体只有在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才不易入侵,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4.情志调节

    中医讲,怒伤肝,肝喜条达,情绪舒畅是养肝护肝的关键点。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养肝护肝。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志。

图片




分享